关于2025的一些展望

每年我都会写一些关于下一年的想法;倒不是为了验证自己的预言有多准。而是一种莫向外求的概念。诚然我并不是什么专业的经济学家,但是一个你避不开的经济问题摆在你面前,你应该知道自己的答案是什么,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复制,粘贴别人的答案。模仿,然后做出自己的答案。这是很简单的学习手段。

还是回顾下2024年的那篇展望的结果:

  1. 房地产:
    地产确实出现了分化,但是中央维稳的方针还是不变,每次政策出来狂欢一波,但是政策过后又是一地鸡毛。相较于去年,天津河北区这块降价幅度又有20%
  2. 大基金:
    销声匿迹,大基金的本质是希望通过撬动杠杆来投资一些高科技行业或者新兴行业。甚至可以起到让股市正向前进的功能,算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但是从今年来看,声音不大。
    185-关于2025的一些展望-2024-12-14-10-39-50
  3. 比亚迪
    年初我看好比亚迪,因为他算是新能源汽车龙头。目前来看,确实不错,冲年初200到目前276,最高到300+的价格。无论是低价入门还是豪车,比亚迪确实做出了一番成绩,有如此业绩也是正常的。
    185-关于2025的一些展望-2024-12-14-10-42-15
  4. 经济政策
    定点定量的精准调控会是目前,未来的主力。有注意的可以发现,今年的政策很多时候是预告,很多时候更多是个风向,没有落实。除开降准降息。剩下的允许券商再融资的无限量QE也没下文,很多时候就是开个会,发个言论,然后就是一篇篇社论的推崇,有人说是要等美国大选的上台之后有牌可打,反正现在别人一个小3你就直接王炸。但是也从侧面说:我们的牌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大牌。

2025展望:

  1. 房地产
    首先确定的是:房地产是一个行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不会将一个完整的行业完全抹除,或者消灭。毕竟地产行业有其作用。
    然后,地产从以前的万恶之源,现在慢慢变成了很多历史学家口中的阶段性工具了,开始夸耀它在我国过去30年经济腾飞的贡献,30年的卖地积累的财富让人民安居乐业,现在它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那么剩下的就是怎么让它变为一个普通的行业。
    从上面两个基础,我可以得出:

    1. 明年地产的整体是维稳,不是发展。只要价格不跌,那么泡沫不破,只是需要时间修复其价值。
    2. 地产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那么卖地收入也会逐步减少,那么下一步就找到新的政府收入来源,这是明年经济的主要风向。

    其实国内的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地产问题,也可以说不是地产问题。相较于08年的4万亿刺激,那时候可是真金白银的投入。现在的政策都是东躲西藏的,生怕你看见一分钱。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没钱了,一边不让卖地挣钱,一边又要大资金投入。政府预算是赚一年花一年的。政府可是没有存款的。连续几年没有卖地收入,哪来的真金白银。
    185-关于2025的一些展望-2024-12-14-10-57-08

    从政府和自媒体的一些宣传风向,估计定义是:地产已经软着陆成功了,剩下不需要那么多的关注度,尽量减少群众在这上面的不满,维稳为主。
    顺带再聊聊房价:
    房价肯定是跌的,毋庸置疑。一个不再发展的行业,那么就会慢慢的回归理性,什么是理性?理性就是回归它本来的价值,居住。现在的供给已经大于需求了,从供需关系上来讲,一定是降价的。
    无论是学区房,还是地铁房。它针对的都是供需关系,需要学区的和极少的学区房之间的供给。但是再搭上人口下滑的话。这个核心,学区,地铁概念,从长远来看,都是纸老虎。一些幼儿园招生都招不满了,还会在乎你是不是学区?当然远水解不了近渴。你说你现在孩子需要念书,那么没办法,你们这是最后的羊毛,必须薅。
    我上面说过,地产现在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那么就是稳:稳房价,稳民心。价格不会太跌,但是二手成交价我不管你,新房一定是高价。原因很简单:新房是目前少数几个能够薅得动的,买得起新房的都是不差钱的主,而且新房可以给那些有钱的改善改善。二手房低价那是二手房的事,本身以前二手房倒挂就是有问题的,现在只是回归理性而已。新房2万,二手1万,毕竟是二手的,便宜也是符合经济规律。
    至于1万二手买不起?没关系,政府下台,买没人要的新房,在1000租给你,既解决库存,还解决民生。只需要时间来慢慢收回本。而政府,有的是时间。

  2. 汽车
    汽车从以前的房车两大件,变成了房子最大,后续房也会消失,寻找新的替代品。比亚迪我还是无限看好:

    1. 线路对,电动是未来,混动是当下。比亚迪未来和当下都有布局。
    2. 比亚迪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公司,他的布局很多很广。作为一个大公司,主业是一回事,但是能在别的行业上布局,代表着公司的运营能力。可以从零建立起另外一个行业布局,不仅仅是需要人才,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
    3. 国内很多公司赚钱了,就开始玩金融那一套,慢慢的把自己玩死了。目前来看,比亚迪更像一个实业家,它投资,布局的都是自己上下游或者相关的实业,赚的钱也不会虚空收购套现,这点就很不错。

    汽车行业今年算是一阵狂欢,国补直接发钱给消费者。这算是一种变相的全民发钱,只要你买车,就给你发钱。这种类似单身税的发钱方式,其实是拿着大部分人的钱给小部分发。但是禁不住它有效。国补的热潮让汽车从以前的10万起步,到现在只要7.98,空间大,设备齐全,拿车即可开。
    明年大概率还是会有国家补贴,这是目前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汽车行业不仅涉及车子,还有以后的年检,保险,税收,罚款等等。这是一个长久的行业;唯一的问题是相较于土地出让金量大管饱,这种细水长流的收入方式还不能被政府相关人员所接受。当然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目前汽车的保有量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水平,说明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继续发展。

    185-关于2025的一些展望-2024-12-14-11-41-40

  3. 基建-经济
    经济的三大马车:出口,消费,投资。目前出口后续大概率会被美国贸易战阻击,居民消费目前没有太大起色,最后剩下的就是投资。而且投资的大头就剩下政府投资,政府一般投资就是基建。
    现在国家投资渠道是专项债,不同城市比例不同。例如天津,项目立项,需要40%的资金,然后专项债配剩下60%,简而言之就是不再全包,必须四六开。当然可以通过做大标的金额,多立项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目前的风气下,没有人会愿意冒险。西北,新疆等地专项债比例是100%,只要项目立项,可以就可以100%专项基金。最近几年反腐风气严重,所以很多以前的骚操作都收敛了一点。现在底层面临的问题也很简单,不敢放开干。
    政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那么注定就缺乏灵活性。而一个项目立项,哪怕前期专家审议,但是往往不是什么神仙,谁也不能一定能有收益。那么就很简单,上面对下面要求越严格的情况下,往往不做才是最好的解决,做得多,错的可能性越大。不作为和做错可是两条不一样的结局。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总结

2025年我的看法还是悲观的,现在理清楚了,只剩下一个问题摆在政府面前:收入。其他的问题都是这个问题的衍生。在全球都进入经济下行的周期。政府怎么增加收入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一切的问题都可以被繁荣掩盖,现在就是繁荣褪去之后,问题慢慢的一件件显现。而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繁荣。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周而复始的生物。等到繁荣到来之后,又掩盖了问题,直到下次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