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销
从6月初开始准备电商,到如今4个月过去了,中间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有过一分钱不投推广的,希望靠低价来吸引客户。也有过一天投入500+推广费用的,来引流促单。现在沉淀下来了一些所思所想。分享一下
门槛:
电商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如果你觉得这还是当初一个人一台电脑就可以成功的行业,那么我建议你放弃这个梦想。我在三个月的时间,投入的资金超过3万,但是这仅仅是一声响,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回报。
我们前期走的是平价亲民的路线,一款产品30+的成本,50就可以卖。在我们看来,我们完全就是赚个辛苦钱,一单十几块。但是我们在经历了初期一个月,发现没有任何动静。产品的低价并不会带来任何流量,每天只有一位数的访客。后面我们决定开启推广,然而我们的利润本身就不高,如果推广费设置100左右每天,我们就需要五单才可以回本。所以我们同步调整售价,提高到了100+。利润直接翻几番。在这段时间,我们一天最高烧过600的推广费,带来接近2000人的访客,最后成交1单。在如此一个之后,我们发现这样下去,不行。我们的投入遥遥无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本,而且回本压力特别大,在每天接近2000人的访客下,依旧没有任何的成交,这意味着要么访客不对,要么我们不对。
实际上,我们确实面临问题。我们的产品退货特别高,我特别记得,一个月一共出11单,最后被退6单。其中有供应商代发货发了一些残次品,也有毫无理由的退货。然后我们就决定自己库存,来控制产品质量,但是依旧摆脱不了退货的问题。总归是:我们的产品在用户眼里不值这个价格。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三个问题:流量,资金,产品。
淘宝是个营销平台,营销的关键,往往包含着一点:用户。我们找不到目标的用户群。淘宝的流量很贵,或者说用户很贵,3毛左右一个,2000个就要600一天,但是不保证每个用户都是由意愿或者想买的。我们需要不停的投入,只要人数达到一定之后,就有转化。巨大的流量,需要的是资金来支持,但是资金的不断投入,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何时才能盈利。在我们一个月烧完1万5之后,我们冷静了。凭借着我们一单50的毛利,我们至少要300单才能回本,每天都得10单。但是实际上,我们有时候一个礼拜才一单。淘宝已经过了那个流量溢出的时代,现在淘宝上的每个用户都是需要花钱去请,去抢的。所以,如果你没有做好长久准备,以及一定量的资金,那么就不要轻易涉及淘宝。我在万堂书院的一节课上听到老师说过:一个产品,一天三个计划,每个计划100的预算。一天至少烧300。如果连这300你都不准备投入。那么你就别做淘宝了。我亲身感受下来确实如此。一天300只是门槛,一个产品的门槛。
然后是资金,按照一天300的预算,一年是12万的投入,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些投入是有回报的;持续不断的推广投入是必须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并不适合淘宝电商。一旦你决定要涉及电商,那么一定要确定好自己准备投入的资金量,可以确定的如果准备投入10万块,那么我建议你直接买个车跑滴滴赚钱,会比电商更容易也更快。
产品,很多人涉及电商,一开始也许是产品上有价格优势,比如就是货源地的。我承认,如果你是一手拿货的话确实有优势,但是我不会建议你做淘宝,我会建议你做1688。经过几年的沉淀,现在淘宝和1688有着自己明确的定位,如果你不懂营销,仅仅是有自己一手货源的话,那么1688上会更适合你。淘宝更多的需要你营销技巧。我们前期确实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退过单,更多时候我们退单的原因仅仅是用户觉得你的产品不值这个价格。我们仅仅采用淘宝平台的营销手段,没有直播,没有自己引流,没有站外粉丝等等。我们没有像明星带货,没有自己品牌,一个没有任何品牌,做工一般的东西,就只能被人挑剔,不值。这是很正常的问题。然而一旦要求品牌,价值这些,那就意味着更大的投入。
如果你准备10万准备来电子商务,那么我建议你直接买辆比亚迪秦plus去跑滴滴,赚钱更快。准备20万,那么我建议你只做一个产品的店铺,产品太多你铺开了也没有销量,不要以为可以一个产品带动其他产品销量,20万带来的销量太少了,带动不了其他产品。如果你说你可以拿到一手货源,或者就在货源工厂旁边,那么直接做1688。一旦维护好几个下游客户,那么几乎不用愁单子,而且不用太多推广,很多时候下游用户一旦卖了你的产品,就几乎和你绑定了。
破局
在了解完门槛之后,如果还能坚持,或者说还想要继续做电商的。也不是没有方法。我始终奉行的是没有绝对的黑夜也没有纯净的光明。
- 小品类,服务类,销售额不高的品类
大品类意味着销售额大,销售额大意味着竞争的激烈,如果你卖的是衣服,那么你就能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水深火热,同样的货源有人可以赔本卖,很正常。所以我建议可以避开这些品类;类似我最近购买的一个更换鼠标微动,或者行业内的实验母材等等。这些品类市场规模小,带来的就是你的流量成本很低,甚至可以不用推广。以更换鼠标微动为例,我甚至不会去看它的销量,店铺评级,价格合适的随便选一家,太便宜的我也不敢选,甚至我筛选出来的店铺就没有很多。如果你做的再冷门点,有可能就只有几家。 - 品牌代理
品牌代理算是不错的一个入门,主要是产品和品牌已经有人在前面给你做好了一些,甚至一些品牌还有限价保护,不允许你卖太低影响品牌定位。但是同样的品牌代理也是有一定的风险:1. 推广费少,但不意味着不用推广。2. 大品牌代理商众多很多时候会是互相压价比拼的,小品牌又看和品牌商的关系还看品牌商的实力。
品牌代理本质上是买船票上品牌的船,品牌商的营销是大头,你的只是锦上添花,一些小品牌会限制代理商的产品,然后将主力营销放在自己的限定品上,让代理商卖那些过时品的库存。所以确定要做品牌代理就要多考察品牌商实力,还有就是搞好和他们的关系。 - 功夫在诗外
营销的关键在流量,如果你有一个自己的流量渠道:比如博客,抖音直播,vlog用户或者其他可以吸引人来的渠道。那么你也可以考虑做,这很类似前期那些游戏主播会在直播的界面上打自己的淘宝店名字。与其在淘宝和他的几个推广计划相互纠结,还不如在局外做更多功夫。 - 任何你觉得可以的
思考
对于电商,一开始我想了很多,以为是淘宝的问题,换一个平台呢?去了拼多多平台,一样。拼多多的推广简单粗暴,推广扣钱,一单20块,成交扣钱,一天一个产品100元预算起步;能给你花完90%,但是令人气愤的是,每天凌晨1点就有人来下2单,然后退货。40+的预算就没了。你也许觉得它这样很恶心,我可以确切的告诉你,无论是不是系统故意如此,你总归是需要提高预算,来覆盖掉这些恶心人的成本,只不过这些成本之前是在你的预料之外的,但是遇见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其次是对整体经济环境,在前几年,我的主力消费平台是淘宝,京东。每年双十一,618我都会消费个一两千块钱,然后这几年我慢慢的也全部转变为拼多多买东西。很多时候仅仅是它上面东西便宜就够了,我不会多平台比价,那样太累了,但是拼多多给我的印象就是便宜,于是我将它作为我购买东西的第一选择。现在回想起前几年,拼多多,淘宝,京东互相打擂台,但是基本面不会变,在京东消费的人还是会在京东消费,甚至会看不起拼多多。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定用户,他们带着平台的定位和预期去上面选择自己的产品。这几年的经济下行之后,导致了用户群体的混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于一件50块钱的产品,他们会觉得这个东西不值,但是如果放在以前,他们会觉得在拼多多上买的就是这样。用户消费降级了,但是对产品的期待没有降级,这也许就是我们的退货率那么高的因素之一吧。
落点
以上算是从头走到尾的一些心路历程和思考吧,后面我还会继续投入,但是不会像以前那么大。我会降低每日预算,比如到50,然后回选择其他的营销渠道,比如淘宝上的短视频。之前测试过效果一般般,毕竟这东西要靠剪辑和创意,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其实直播会带来比较多的流量,但是目前还不会,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同时也会在侧重其他地方的引流,功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