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读书笔记

古希腊哲学

  1. 苏格拉底:
  2.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
  3.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学生
    折叠一下

哲学和宗教的混合,宗教试图利用哲学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哲学的很多问题都是和宗教相关,宗教是需求人生问题的一种答案

  1. 保罗:罗马公民的犹太人-基督教拓展的重要人物,让非犹太人信奉犹太教
    1. 犹太教发展出基督教,都信奉上帝,犹太教只允许犹太人相信,且只有《旧约》-基督之前的故事,基督教则有《新约》-基督降生之后的故事
    2. 割礼:《旧约》说:割礼是上帝和人立约的证据,保罗主张外邦人可以不受割礼
    3. 《保罗书信》是《新约》的组成部分
    4. 死于罗马皇帝尼禄的大火之中,大火烧毁罗马三分之二,且大火不久之后在废墟上建立更大的供电,且尼禄宣布这场火是基督徒放的,对基督徒进行逮捕。

戴克里先将罗马一分为四,君士坦丁统一了西罗马帝国,从此奉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开始称别的宗教信徒为异教徒,开始摧毁异教物品。哲学家逃亡阿拉伯国家,遇见穆斯林。罗马十字军东征,试图用军事手段证明基督教义的正确性,九次东征,除第一次攻其不备,其余八次全部失败,第九次进攻地点为东罗马帝国。西罗马灭亡之后,基督教作为依旧成为欧洲宗教,这段时间是基督教最具控制力的时候,赎罪卷,裁判所等,真是个人人噤若寒蝉的时代。

  1.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只要真心相信,就可以成为义人。更加注重内心,外在的行为不重要:缴纳税款,昂贵的宗教仪式等都不重要。
    1. 什一税:圣经内多次提到,教徒要将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献出来。教会推出的什一税。
    2. 中世纪百姓将遗产捐献给教会是一种世俗习惯。教皇下令之后神父在的时候遗嘱才能生效。
    3. 赎罪券
    4. 老百姓不能拥有圣经,圣经在神父手里,掌握解释权

路德一方成为新教,罗马成为天主教,东罗马帝国搞了一个东正教。至此主要的三大分支。加尔文将新教发扬光大。

  1. 笛卡尔
    1. 我思故我在,推导关系:我思考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推导出,我存在即为真
    2. 笛卡尔怀疑一切,包括这个世界,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幻觉,不是一场梦。但是我们又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个世界。我思考是真的,所以我存在也是真的来解释我们感受到的这个世界。
    3. 笛卡尔模仿欧式几何的推导,给哲学带来了科学的严谨性;后续的大哲学家往往也是大数学家。
    4. 笛卡尔观点被称为二元论,将自己和世界区分开。

哲学的原则-即科学:我们的结论必须能经得起各种怀疑,后面发现这将哲学带入了死亡;形而上学:原本是研究没有有形状的物品的学问,现在一般是:用理性思维取研究能同一世间一切问题的大道理。比如世界本质,人生意义等。

二元论:将世界分为心灵和心灵之外两个部分。
- 问题:心灵世界怎么才能真实的反应客观世界。反对派有唯物主义一元论,从根本上反对二元。或者唯心一元论:认为世界本质是精神,外面的世界不过是我自己的心灵产物。
- 二元论优点:二元论符合人的自我感觉,心里想的和外面发生的区分。更极致一点可以唯我论:假设我们只停留在”我在“的阶段,我们只能确认我自己的存在,外界的一切存在不存在我不知道。

  • 目的论:认为世间万物是因为某种目的存在的,可以与唯我论结合,打造个人小世界。
  1. 斯宾诺莎:笛卡尔的继承者,依旧采取演绎推理的方法建立整个哲学体系。
    • 他提出了一个”实体“的概念,世间万物都为一体,类似阿西莫夫的盖亚星球,植物,动物大家共享意识,记忆,感情和感觉,星球的生物消亡之后会变成其他生物和物体的一部分,不存在死亡,只有各种物体之间的转化。

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理论都是需要一个前提,或者一个公设,类似于欧式几何的几大公设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欧式几何的公设能被人接受,甚至还存在非欧几何。所以公设并不是必然真理,我们的知识建立在归纳和推演之上。我们可以归纳一个现象,然后推演它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复现,那么归纳本身就有一个弊病:归纳法永远只能立足于有限的事实,而不可能把所有的显示全部实验。后续的逻辑和证伪会揭示这一矛盾,从而将理性从哲学刨除

  1. 洛克:经验主义
    • 经验主义否定理性主义的根本(公设),所以这并不是两者针对,而是对公设这一大前提的认可,如果公设不存在或者不成立,那么后续的推演过程也就无从说起。
  2. 莱布尼茨:理性主义者,以公设推理:只要是能占据空间的东西就可以被分为更小,更简单的东西,一直分下去最后剩下的一定是不占据空间的精神。
    - 莱布尼茨重点还是解决二元论下的心灵和心灵以外部分连接问题。是笛卡尔理性主义者得传承。
    -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注重的是真理的来源,前者认为来自归纳,后者觉得是推演。
  3. 牛顿:牛顿的力学不仅解释了现有的现象,甚至完美的预言了未来。
    - 牛顿的力学产生了机械论。用物理学来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这就是机械论
    - 机械论不再纠结经验是否可可靠,也不再追究精神和物资的区别,它是一个类似力学的大一统理论,可以囊括物质和精神。
  4. 霍布斯:机械论的推崇者
    - 机械论有着越来越强大的科学作为后盾
    - 机械论希望可以用一个公式解释整个宇宙
    - 但是纯物质理论会出现:当一个人丧失生理功能而死去的时候,我们认为他意识消失了。那么怎么证明这点?获取这个人仅仅是因为生理供暖丧失而不是意识消失。
    - 还有,当人没有意识的时候,又怎么知道那些物质是存在的。
    - 当物质和精神没有分别,那么花鸟鱼虫和我们又有何区别?很容易推导出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
    - 最后是决定论:世间万物都可以用物理规律解释,那么每一个事件符合因果律,都可以被预测,或者说早已注定好了的,完全否定了人的自由。你的自由其实是你的错觉。
  5. 休谟:经验主义者
    - “我”不过是一堆经验片段的集合,没有一个独立于经验的,实在的我存在。休谟怀疑一切,对于不知的他不再去“可知”。而是从已知出发。
    - 认为只有两类知识可靠:一种逻辑严谨不依赖外物存在:几何学。一种是我们感官体验到的知识。
    - 牛顿提出来的因果律显然不属于可靠的知识。
    - 推演是,看到双线平行,就知道两个不相交。而不是因果律:双线平行然后两线不相交。是有前后,必然发生的关系。
    - 人相信因果律是一种心理错觉,没有可靠的依据。从根本上否定了决定论和机械论,即使它们很美,没有因果,就不会有必然发生,给予了自由存在的空间。但是同时也摧毁了科学,如果归纳出来的结果不是一直通用,那么科学久不存在,毕竟科学的基础是归纳,只剩下数学等存逻辑,不需要外物的学科。
  6. 康德
    - 世界的真面目是物自体,经过“先天认识形式”加工后得到“表象”。世界(物自体)是永远无法真正认识的,人类看到的都是表象。
    - 先天认识形式是心灵对物体的处理机制,不可变化
    - “先验”先于经验,在人获得经验之前就存在的
    - 不是心灵去感受惊讶,而是心灵去加工经验。
    - 并且提出了因果律是先天认识形式中的一个工具。
    - 时间,空间,因果律。每个物品的知识都必定伴随时间,空间,因果律。
    - 为证明世界上存在不可认识的自物体,提出二律背反。理性解决不了形而上学问题的矛盾,矛盾时必然的,因为自物体不可知,我们只能通过认识形式去获取,靠理性去解释那么必然会自我矛盾。
    - 康德是唯心的,康德的书很难理解,但是他的书可以看下。康德的这些世界看上去很复杂很抽象,却也很智慧。
    - 他将世界分为两部分,类似休谟,但是是将不可知那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部分可以用理性把握。他没有破坏休谟的理论,通过将因果律归为先天认识形式,理性生存空间。
    - 矛盾处:一,永远藏在自物体后面,那么久应该被奥卡姆剃刀剔除。二,表象是物自体产生的原因,但是因果律不能在物自体内,那么就不能是其原因。三,物自体不可知,那么康德怎么知道的。
    - 费希特和谢林修补康德的理论
  7. 黑格尔:辩证法
    - 真理并不是一成不变得
    - 独特得认识论:理性经过不断辩证,可以符合客观世界得正式面貌,理性就是世界本质,世界本质就是理性,宇宙得本质是精神,绝对精神。
    - 世界到处都是矛盾,凡是找到一个概念,都可以找到它的反题,矛盾双方不断得合题达到升华,继续持续这个过程
    - 事物事不断得变化,而且变化是自发得,抑制不住得,变化是有序有方向得,向着更高级得形态。
    - 变化的最后是黑格尔得终极真理,绝对精神
    - 之前得哲学家为这个绝对精神做了大量得铺垫,整个找寻绝对精神得过程才是终极真理
    - 著作比康德还难懂
    - 形而上学得巅峰
  8. 叔本华:我自己就是物自体
    - 当我们审视内心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物自体。物自体自由我一个
    - 生命的意志:驱动万事万物之间前进的力量。包括动物生下来就知道觅食交配,她的概念大于一般的欲望,包括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内,磁石,行星运转。
    - 物自体是非理性的,生命意志也是非理性,而理性的作为是实现意志的工具。
    - 休谟说理性无法认识这个世界,康德认为物自体不可探究,我们只是表象,表象才有理性,那么叔本华就是物自体能影响世界,而且影响力超大,理性算个工具。
    - 叔本华对世界是悲观的,斯宾诺莎的是一体,叔本华是意志唯一,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无穷无尽,生命意志是盲目的,永不疲倦的,我们在一辆不知道开往何处的火车上。
    - 自由意识也不复存在,有的只有一个驱使万事万物额生命意志,我们的自由只不过是在一个足够大的圈里。
  9. 尼采:上帝已死
    - 权力的意志:指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强壮,更富有创造力得欲望
    - 强者和弱者:强者体现了权力意志。强者得道德,弱者得道德。
    - 反对平等,平等得本质是嫉妒。反对将弱者得道德加到强者身上,会限制人类发展,人类得本性就是弱肉强食
    - 权力意志就是物自体,是一切得本质。
    - 真理和谬误其实全是虚构的,区分真理谬误的关键在于真理实用而谬误不实用

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都想象有一个不存在得东西给予我们一个动力,在趋势我们。叔本华得悲观在于前进不知何处,尼采得悲则是人应该承认痛苦。但是这三者得思想在现代人里面还是有可取之处,黑格尔得辩证,叔本华得悲观,无穷无尽得欲望,尼采得精英主义。

  1. 克尔凯郭尔
    - 很多人信仰宗教得过程是一种不可言说得精神突变,信仰得飞跃。使用理性去讨论宗教没有意义,相反,要抛弃理性
    - 禅宗:拒绝一切理性思想,通过一言不发,棒喝等非常规办法达到开悟得境界
    - 形而上学和自由意志之间得矛盾,只要存在一个真理,那么必然就要失去自由
  2. 进化论:演化论其实更加合适
    - 生物得基因信息可以遗传下一代;遗传时候会发生不可控制得变异;生物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生物的后天变化在大部分情况下不能改变基因
    - 进化不是低级到高级得进化,进化得方向是随机,完全随机,也没有适应生存这么一说,只是活不下来得我们看不见,结果论
    - 生物的后天努力无法改变基因-拉马克主义;用进废退不成立
    - 基因没有意识,宏观上看是有,但是是结果论,实际上这种意志不存在
    - 孔雀得尾巴是交配得显示,尾巴漂亮得身体健康,继而演化出孔雀尾巴漂亮得交配权更大,继而流传,但无法推广,生物环境的多样性
    - 社会达尔文主义类似尼采得精英主义,但是因果律并不存在,没有精英就一定能发展,相反,多样性对社会来说反而不失为一种方式,活着和更好的活着,在达尔文这边活着是占据优势得。
    - 进化论来说,劳动是违反天性得
    进化论可以推论出尼采,叔本华得一些思想,叔本华说生物有生命意志,其中生殖是最重要的,尼采说的每个人都想成为强者,也符合进化论
  3. 物理学:
    - 非欧几何,狭义相对论打破了时空观,海森堡测不准则打破了存在观点,而因果律也在量子力学内打破
    - 我们生活得宇宙,有广义相对论来解释宇宙大质量物体,牛顿力学来解释现实,量子力学来解释微观世界,一个世界需要三种不同甚至无法互相转换得理论来解释?还是我们说的是三个世界
    - 随机,认知,因果,存在都在科学下打破,那么我们也许需要重新得认知下我们的世界,如果我们连我们得世界都不知道,更不用说那些形而上学得东西,而且这些似乎都准证了休谟,康德
  4.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逻辑实证主义
    - 逻辑强调演绎推理,从一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真的结论
    - 1,重言式命题:类似桌子是桌子,没有包含任何信息;2, 类似这朵花是红色得之类描述片段经验得命题,新知识,但是无法新出普遍真理
    - 所有得形而上学问题都没有意义得为问题,要么违反逻辑,要么无法用经验实证
    - 凡是可说得事情,都可以说清楚,凡是不可说得事情,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 理性思维和现实得矛盾,同样的话,在不同语境下,不一样的语气,表情,手势表现出来的都是不用的意思;理性根本无法负担从总体上解释世界的的人物。

至此,理性已死

  1. 实用主义:
    - 进化论为实用主义找到根据:真理事我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我们评价真理看他的使用效果,评价思想本身事没有意义的
    - 因果律问题:因果律对我们有用,如果没有因果律那么我们将无法生活,上帝也是,相信上帝不存在会让我们更好的结果
    - 实用主义依旧保持的逻辑性,不是乱用
  2. 科学: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可以被证伪的理论。
    - 实证主义:
    - 亨普尔悖论: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逆否命题:所有不是黑色的东西都不是乌鸦,我们可以不需要管乌鸦去证明乌鸦
    - 普波尔的证伪:科学理论必须能提供一个可证伪的事实,如果这个事实一经验证,那么承认该理论是错误的
    - 所有的科学理论是可证伪的,在其被证伪之前,我们姑且相信它,:那么牛顿力学已经被证伪了,我们之所以继续用正是实用主义
    - 证伪主义和概率主义(归纳)
    - 现代民主主思想的核心精神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是纠错
    - 历史主义都是不可证伪的空话
    - 形而上学的所有命题都是不可证伪的,所以形而上学就是空话,就没有后续推理的事情
    - 一个小伙子想要向一个女孩求婚,除非结婚小伙子见不到女孩,但是小伙子想要和美女结婚,否则不会求婚。所以小伙子一直没有跟女孩求婚
    - 那么小伙子没求婚也是一种选择,选择了那女孩不是美若天仙?实际上所以的科学都是先采取否定的态度。
    - 我们反对独断论,坚持怀疑主义,结果我们在坚持怀疑的同时,也在独断。坚持怀疑本身就是一种独断论。
  3. 不可知论和虚无主义
    - 既然形而上学没有答案,那么世界就没有终极真理,没有本质,人生就没有意义
  4. 萨特:存在主义
    - 存在先于本质
    - 自我意识的前提是自由意识:人在各种极端的情况下都有选择的自由,哪怕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有了选择的自由,那么就要对选择的后果负责
  5. 加缪:世界是荒谬的
    - 死前的一个月不会和你之前的人生有任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