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不重要--《毒舌大状》影评
毒舌大状,好看,这算是这些年为数不多的好片,在如今爆米花电影为主流的时代下,有这么一部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可以让人热血上头的电影,确实不可多得。
这部片的定位是剧情片,不是侦探类型的电影。从内容上来看,确实也不是侦探电影,本片主要讲的是单亲妈妈曾洁儿的女儿在家被发现受伤倒地,然后由检方提起公诉,起诉曾洁儿误伤儿童,后面女儿去世,误伤改为了误杀。黄之华饰演的律师一开始把这件案件当作简单的案件,在取得情夫钟子颐的口供后手续不全,对方法庭上翻供,导致曾洁儿被判17年,入狱2年后,黄子华日日煎熬,终于在一位证人去世时的遗书上发现上起诉的可能性,最后成功打赢官司。
整个故事跌宕起伏,让人全身心投入,尤其最有法庭结案陈词,情绪饱满,让人不禁动容。最后也照顾了很多人,在某些关键节点之时,也会借主角的口指出律师的关注点在哪。比如在第一次找钟和颐时,黄子华听到钟和颐说他是直接进入的时候,就说出来关键点:门没关。然后还有就是,我们常见的律师通过言语刺激让证人发疯,自爆等手段,这部剧里借了反派之口进行嘲讽,毕竟我们不能完全靠反派自爆来打赢官司,还得靠一些真材实料。
对于黄子华我知道他在我舍友的电脑里,他很喜欢看他的粤语舞台剧,但是我听不懂,后面发现他也有演戏,发现他是在好好做电影的人,上一步是《饭局攻心》。也好看,聚焦的是家庭,表现不拉跨,而且对于兄弟之间的感情描写很独特,他的视角也和独特,从饭桌上这个常见但是不好入手的地方切入,我们常说:有些事就得饭桌上谈。看来也有独特的理解
这一部他选择了一个我们常见但是又比较少接触到的律师行业,港片曾经的辉煌——《律政先锋》,这部片有点算是恢复港片往日荣光的感觉。小时候我们看这类型的片,很多时候是当作一片侦探故事来看的:死亡出现-找到证据-然后抓获凶手,大团圆结局。但是正如这片的的董律师说的一样:法庭,不在乎真相。真相对于法院来说没有用。这是一部剧情片,他切入的视角是律师在一起案件的角色。他的作用就是为检方起诉的被告曾洁儿辩护。检方,即警察,以误杀儿童起诉她,警察,这是代表正义的一方,而黄子华站在他们的对面。在第一次法庭期间,他们的重点在于曾洁儿是不是误杀了她女儿,根据证人的口供检方有理由相信她是误杀的,因为所有证人的口供都是说当晚只有曾洁儿和她女儿在家。所以检方提起公诉无可厚非,这也是黄子华听到钟和颐说他是直接走进去的时候,他放松了一大口气,因为钟和颐是现场第一个过来的人,所以如果说,那时候大门是开着,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其他人将她女儿杀害的。
后面我们知道了,有人推翻了口供,有人被收买了。片中也做了对比,两个人都推翻了口供,保安的翻供律师可以拿白纸黑字的口供记录证明反驳,但是钟和颐的口供翻供却拿不出任何的证据。其实如果能拿出来,第一次判决大概率会以证据不足,无罪释放,也就没后文了。
到了下半部分,影片的反派开始慢慢出现,当第二次起诉,钟家想直接让曾洁儿终身监禁。于是第二次起诉将罪名变更为谋杀。这性质变了,但是证据不需要增加太多,谋杀和误杀差的是一个动机。现在的证据说明现场只有曾洁儿母女两人,所以杀手已经确定,剩下的就是动机而已。当然现实中动机也不是这么好弄的,但是片中为了强调钟家的强大,所以故意增加冲突。好了,到这就到达了本片的低谷,没有新的有效证据,没有新的证人,唯一可以翻身的机会在保安临时前留下的遗书,里面写着当初冤枉了曾洁儿,于是他们也像正常的律师一样,拿这个遗书做文章,找案例,增加遗书的重要性。但是正如他们在法庭上提出这个,对方律师的辩驳:关联性,保安说冤枉了,怎么冤枉,冤枉了什么,是当时看见了人,还是当时有些话没说全,或者没说清楚。这是一个模菱然可得话语,不否认遗书重要,但是遗书是不是关系那么近?所以律师有时候需要一个讲故事的能力,黄子华希望通过那几个字,几句话来给陪审团一个故事,一个女人被人诬陷的故事,当时检方律师破灭了这个故事。所以后面黄子华自己也开始出阴招了——偷拍。
这算是本片的一个破局点,虽然有点突兀,但是我觉得可以。在一个完全死局的情况下,黄子华猜测了一个答案,他需要的是验证这个答案。于是找人偷拍钟和颐的妻子,最后借妻子口说出来当晚发生的故事的一部分:妻子推倒了女儿,让他头撞到导致出血。当法庭上这部分视频出现,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程序正义的问题。但是这也不是你说不正义就不正义的,法官也说了,需要双方律师进行申诉。影片看到这,我们其实大概可以推断出案情的真相,但是就如之前说的,真相不重要。视频里已经说明了钟和颐的妻子推的孩子,但是这份证据由于是偷拍的,有一定的可能性无法使用,所以证据还是没变,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杀人凶手是谁,但是就这场官司而言,没有证据证明曾洁儿不是凶手。是不是很讽刺,这也算是借片来探讨一下法庭上的一些现状吧。有些明白的真相,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当它看不见,就是看不见。但是反派就开始动用全部的权力去阻止黄子华了。从这里,这片的基调已经上升,如果前面只是单纯的描述律师和法的冲突,到这里开始变得探讨社会问题:法真的是人人平等么?哪里平等了,他可以请一个房子的律师给他做顾问,他可以占领全部的旁听席,甚至不让媒体通报任何一点消息。这处处都体现这不公平,就这样,董律师还要用正义,公平等字样来要求检方的律师,希望他不允许被偷拍的视频作为呈堂证据。这巨大的反差更能激起观众的情绪,然后配合最后的陈词,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然后本片也没有一般传统的证据不够,反派来凑,作为一个常规化套路,本片反而用另外一种方式将它描述出来,借董律师的口说出:你希望我情绪化,这样很不专业。确实很不专业,一个专业的律师要拿证据说事,而不是真相甚至是你认为的真相。这片里的反派没有一个自爆,哪怕钟和颐在黄子华说他害死了他自己亲生女儿时也一样,没有自爆。有的是证据和一个故事。钟和颐从前说自己开灯,用钥匙开门,用此来证明门是关的,现场只有他们母女。但是黄子华证明了门口的灯泡已经被取下,所以不可能有开灯这个动作,那么剩下的就是故事,一个用常理联想的故事:钟和颐到的时候门是开的,抹黑进的门。所以有可能有其他人来过,那个人有可能是凶杀。好了,重点,上面的证据只是给陪审员一个可能性,那么结合之前剧情,陪审员需要这么一个可能性,正如之前所说,证据链没变,所以你不能拿同一个证据链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在陪审员听到了真相之后,虽然没法作为证据,但是陪审员需要一个台阶,来驳回之前的判决,而这个灯泡就是。他证明了钟和颐说谎,所以门有可能是开的。至于真相,不重要。凶手,也不重要。哪怕后面黄子华指出:钟和颐为了自己在钟家的地位,喂给女儿两瓶水,导致女儿死亡。这点也只是让陪审员用常理,常理来推断这个故事的可能性。他没说是真相,那是一个故事。法庭上是讲证据的,全篇从头贯穿到尾。
后面你会看到,ICAC抓了贿赂证人的律师,重案组也在调查钟和颐夫妇。但那又是另外两个故事。关于毒舌大状的故事到此结束。看的出来这部剧很用心,研究过律师的职业。而不是一些悬浮的职场,爱情,狗血剧一样。只是套了一个壳。法庭上表现让人一窥这个职业的点点滴滴,也算是改掉了一贯对律师的认知,觉得律师有时候和侦探一样,其实完全不一样。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大可不必将主角塑造成神。反而像现在这样,描述出他的日常,描述出他的无力,更加的让人感同身受。我们有时候需要的不是英雄,而是一个个按部就班,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