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的三层理论

相较于认知理论盘根错节的基础,这是一个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理论,主要是用来解决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见的一些行为前后矛盾,因为根据认知相同,在同一件事情或者大差不离的环境下应该产生一样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在认知的上层是图式——一种对事务的具体操作流程,是一种记录在脑中的场景推演。随着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增加,我认为人们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场景下,使用的是记忆中对应或者类似场景的记忆来处理当前复杂场景的,更多的体现在行为和话语,而对基本的认知和心理不做太多评判。图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然后通过记忆进行保存,而当前场景处理即图式实践的一个过程。我认为,一个人除了最基础的认知,他们在社会之中,更多的是图式的一种学习方式来学习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不同于基础学科知识,没有一个恰当的理论帮助人从幼年开始学习人际,交往等其他学校内没有教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图式不断积累的过程。和学习过程大差不离,通过不断的对试错和对损失的厌恶,我们会在脑中形成某些场景下的认知理论,来代替复杂繁多的图式帮助人交往交流。

图式和认知

当我们小的时候,叔叔阿姨过来了,我们并不知道要问好。父母会叫我们问好,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图式。我们就学会了最基础的交际。明白了相似甚至新出现的场景下,我们的正确行为和言语。图式和认知最大的区别就是,认知是一种理论基础,它可以发展出图式,知道图式的边界和范围,使其不做出超过认知的事情。这就像我们小学的义务教育的内容一样,理论知识和习题同时给予你,是一个从理论发展到习题,在从习题这种图式反过来验证加强理论的一个过程,后续你使用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个从认知到发展图式的方式。从理论发展出图式,我称之为认知过程。

如果你小时候看过一些电视剧,你可以发现,电视剧里面总是会宣言主角通过诚实守信,通过真材实料打败使用虚假材料的对手,从此不断的赚钱,成为人生赢家。虽然不敢百分百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做生意的话,你有可能也会选择诚实守信,真材实料。这里并不是宣言偷奸耍滑,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图式的作用。在我们涉及到的一个新的领域,如果我们没有对应领域的基础知识,无法从认知理论出发,那么就只能从我们记忆中的影像,来推演我们即将踏入的行业。但是实际上,如果你做生意,更加看重的应该是利润,只有利润能够帮你实现人生赢家,真材实料和诚实并不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图式和认知的区别,在没有认知的情况下,我们用图式来做出行为,而有认知理论就能更加明白如何去做,已经为何这么做。

我们默认会用图式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因为图式更加的便捷且易操作,如果未经过特殊训练或者理论知识,那么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会和他内心最接近的图式相同。这也解释了为何一些人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想象,很多时候他的心里没有图式或者认知来帮他了解现在的情况,一时之间不明白如何操作也是正常的。而图式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提前预演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让我们的内心更好的为未来的挑战做准备。

图式和认知是可以简单的概括成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通过学习例子来加深给出的理论,通过不断的试错和反复,来达到最终的答案,这个过程就好像神经网络学习的过程。所以如果图式够丰富,是会形成自己一套认知,从而在在某个领域内融会贯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图式来达到建立认知的过程。现在很多人看到海底捞火,就觉得我也行。于是模仿海底捞的服务,但是作为一个餐饮业来说,味道和干净才是重中之重,我曾经说过,海底捞可以达到肯德基,麦当劳的地位。为啥?并不是因为服务,是标准化的味道和强大的供应链。你在任何地方吃到的海底捞的味道肯定是一样的,这满足了人们对它的期望,我过去吃饭是为了吃到我之前想吃的味道,而不是过去碰运气去看看今天厨师或者供应链好不好,海底捞取巧的解决了厨师的问题,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没有厨师一样,海底捞也没有,然后就是供应链,和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海底捞有强大的供应链公司,可以保证他食材的同步,这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有人说我在四川吃到了xxx火锅比海底捞好吃多了,四川人根本不吃海底捞。没错,天底下比海底捞好的火锅店多了,但是他只能盘踞四川,出了四川有些食材没地搞,四川运出去由太贵。所以现在很多模仿海底捞的服务,有一说一都是只是模仿人家的图式,却没有学习认知理论。总归是照猫画虎。

图式的显像

但是社会交际中,我们更多的是从图式来学习认知过程的,因为没有一个可以让我们明白的理论给予我们,而且由于不是书本上固定的内容,所以认知过程是千变万化的,是千人千面的。我觉得见面得点头问好,他觉得见面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所以在没有事得情况下无需交流。这就是图式的显像,虽然我们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但是有时候根据情绪根据认知程度的问题,每个人对待同一个情景不会有相似的行为。

我会对某个叔叔问好,但是我哥不会,因为他知道整个叔叔外面赌博欠钱还欠我家一大笔钱,所以他遇见时更多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就是简单的信息加工后,导致我哥对这个人的认知和我产生差异。所以认知的构建是一个包含图式和其他信息加工的复杂过程,我们无法通过同一场景下的一个简单行为来判断他的情绪和认知,但是在某些特殊场景下,我们可以通过情绪来判断他的认知,比如相亲的时候,你可以观察相亲对象的情绪,因为在信息都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们都会默认按照自己内心的图式进行流程,但是如果有情绪反抗的话,就会出现我明知道该这么做,但是我不想这么做的一些矛盾。

大多数相亲是有一个大致流程:媒婆带着男孩到女孩子家中,然后女孩需要倒水沏茶给众人喝,算是给众人看下相貌和礼仪。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图式或者说场景处理,不涉及到更深的认知过程,就好像时一个习俗一样的行为,如果这时女孩不愿意,或者装不知,那么大概率就是情绪在阻挠。

图式的显像是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在没有特定认知差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主管意愿,这仅仅是该理论的一个简单应用。认知——图式——情绪,三者是顺序控制的,最后体现在行为之上。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通过逆向推演这三者关系来判断是哪一步出现问题。

图式的应用

图式的一个简单应用就好像是营销一样,通过不断的宣传某一美好品德,在内心接受然后影响你的行为。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广告的意义,也是目前德育宣传的手段。图式本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通过一个个场景给予了我们一个个我们尚未遇见或者有可能遇见场景的图式,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学习图式的过程,我们会在下一次对应场景或者下一个饭桌上将说听到的事或物再说出来。但是这只是一个图式的显现。我们会参照或者尽量使用我们内心熟悉的图式。同时图式是一个记忆的显像,所以不是所有人都会在抖音的影响下使用同样的一个图式,也许在某一次别的宴席上,觉得别人的图式更好于是就将其记入脑中学习。所以大多数人是可以在同一个场景下达到同步共识的。

总结

1,图式是我们踏入新领域的第一步,我们会按照心里的图式对其进行推演然后实践,这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错误的方向,所以踏入新领域请学习其基础知识理论,目前的所有图式都有可能将我们带歪,只有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理论才能防止这种行为。

  1. 网络或者电视,任何传播手段都可以成为我们建立图式的手段

  2. 三层理论是互相影响的,图式确定的情况下,无认知过程,那么就是主观情绪在影响,情绪有问题说明是认知不同。

  3.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从图式中总结出认知的,这与学习能力,图式的数量有所关联,所以我们需要判断一些未建立认知的过程的可能。

  4. 这个理论更加贴近生活,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在图式中扮演的角色来判断他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