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事

关于同事,之前我有一个页面专门是来描述当初我遇见得这些同事的.后来感情淡了,看开了.就删除了页面,改写成了茫茫多的文章一篇.对于同事,我们其实是很矛盾的,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其实相处最多的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这一天8小时,一周5天一直合作无间的同事.相较于家人,有时候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间反而更多.所以很多人,就慢慢的觉得,自己的同事像自己的家人一样,甚至与其交心,互相倾诉.

我不否认,有些同事慢慢的会成为好友.但是相比于遇见志趣相同的同事,我们更多的时候遇见的正如我当初所遇见的:对你没有规划的上司,不干活的同僚,然后甚至烦人的客户.进入职场之后,其实我们对于自己的前进之路没有多少的决定权.别以为电视上那种干好活就会升职,大多数的工作其实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我们以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现实中,你的技能再好,也终究不过是一个技工,他们更看重沟通能力,换而言之,就是你说不屑的拍马屁,吹嘘奉承.很多时候领导并不需要自己做事,甚至底下的人做的事也是可以有替代性的,哪怕这种技能就你一个人会,也没有用.

我曾经亲身体验:一个项目由我从头接触到尾,领导对其中细节操作并不知情,在后面与我发生矛盾之后,叫我教会另一个完全没有基础的同事.美其名曰:交接.至于这个同事学有几成,反正最后勉强够对付就行.这件事我明白了,你的技能并不是不可替代的的,所以你说你技术牛逼,全公司除了你谁都不会这个.但是生活中很多时候用到的都是加减乘除,而不是微分积分.所以,不要拥技能自重,清华北大也不过是价格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刚进社会的青年觉得我可以拿低工资,学本事,或者积累经验.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大厂和小企业无论薪资,都应该去大厂.第一点是晋升:小企业晋升不明确,更多看人际关系.好的大厂是由导师制度,只要你导师靠谱,你至少还有条明确的晋升导入.第二点就是技能:小企业啥都干,给人的感觉是锻炼人,但是你所有的都学,但都是入门,往深处学习动力不足,而且太杂太乱,你自己无法将其融会贯通.而大厂很多时候不会要求你学习那些乱七八糟的,专人专事.你只需要专注于你那一块,然后开发出一些相对于你来说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就可以.我相信很多工作多年的老鸟都会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或许是经常用到的代码段,或者是一些文档格式方便自己快速编写对应文档.这些才是你需要学习的本领.而不是明明是个开发,确要去选购机型,或者创建数据库.诚然多学一点是好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多看两眼,如果没有,那么还是专精于你眼下的工作.然后大厂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人员数量庞大,所以会更加的需要和锻炼你的沟通能力,这是小企业不能带来的.小企业最多百来人,自己部门就几个,几个人几句话说清楚,但是大厂上千人,很多时候需要多部门协作,而且还需要整理开会资料,上下层级沟通,这些就更加锻炼你的处事和文档.

说完大厂小厂,我们回到开头,很多能将部门同事当作朋友知心人的往往是小企业的人,在那里环境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和别人聊家常,慢慢的融入别人的生活里,大厂一般大家聊天都是工作上的,很少深入到别人家庭,所以人人之间都是有点隔阂的,毕竟对对方家庭不是很了解.而我吐槽的也正是这些人.往往我并不知道他的家庭,也不了解是什么样的为人.更多时候是吐槽他们在工作上的方式和我认知的有所不同.比如好不负责的组长,或者几乎没考虑功能实现可能性的项目经理.这些在我看来是管理者必备的技能,在他们那缺失,导致我认为自己技能上强过他们.但正如我所说的,上位者往往不是技能的高手,更多的是沟通和人际关系上有

一定的强项.后面才发现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认识多年,而我们组长更是与部门经理经常外出夜宵.

你问我为何不与他们同流,但是一般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很难与他们同流.首先是经济:经理,组长有车有房,可以开车就出去吃个饭,回家就办顿家庭聚餐,刚毕业的大学生车没有,可以举办家庭的场所更是难.然后是话题:休息时候除了工作,他们往往能谈些别的,或是家庭或是爱好,毕竟三十岁中年男人就那几样.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生活艰辛,爱好不多,家庭也没有和自己的父母都聊不来几句.哪来的和上司相投甚欢.大家都喜欢下班就忘记工作,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哪有人喜欢天天出去.

那你说,这样病态的社会下,不是所有人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升不上去.其实不然,很多人在学生的时候就喜欢这套,比如大学时期的干部,学生会等人,他们精于此道.所以进入工作之后也就顺理成章,只要有心,还是能找到上下级共同话题的.其次就是项目制度下小团队,表现出众,项目领导觉得你能力可以,用的舒服,而且省去重新熟悉的麻烦,会将你长久的留在自己的项目下.随着项目经理的升迁,或者项目规模的增大,你有机会可以顶替经理的位置.

综合来讲:毕业生升迁一般靠2条路:公司成熟的晋升制度和靠谱的导师.前者常见但是终有尽头,后者则是可遇不可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