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这是我最近看过的一场酣畅淋漓的侦探佳作

在如今这个超级英雄辈出的电影市场,一部非超级/科幻的爆米花电影本身就非常少见,更少见的是,它既然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侦探剧,甚至有点本格的味道,观众和里面的侦探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一步让我大呼过瘾的应该是几年前看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去之前我对此电影了解甚少,仅仅是通过美队和007来知道这部影片,看完之后,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看

1,取巧的剧情结构

首先,先说故事的剧情结构,侦探电影或者说侦探小说,往往不能避开的一件事情就是,读者和观众也在和侦探一起追究案情的真相,我们也在根据故事的发生来推演真相,那么就会出现:如果剧情设计太差,那么聪明的读者就会比书中的侦探提早知道真相,甚至在后面的剧情为侦探一些错误的举动在书外/屏幕前大失所望。如果剧情设计太深,那么就会出现读者给予挫败感,读完之后大呼浪费时间,因为话圆不回来,更多的时候是侦探强行解释,所以大多数小说/电影会安排一个智力超群的侦探:比如夏洛特(为了圆这个夏洛特的智商和学识,作者更多的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法在正常社会存活的人),隐藏起一些关键因素(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直到案情的最后才抽丝剥茧的将人物关系说清),甚至出现双胞胎(或者类似双胞胎的,一般是一明一暗,你看到的东西在剧情的前半部是这个,但是后面根据侦探解释,将它变为另一个有时候甚至连侦探都欺骗,知道另外一个关键性证据出现,推翻它)或者天时地利(一场特殊的暴风雨等等这个算是最常见)之类的。所以一部好的侦探电影就像一件美丽的艺术品一样,她既要把愚笨的读者考虑进去,又要提防者智慧的读者提前知道它的底线,她巧妙的站在愚笨和智慧之间。有人甚至认为:最完美的侦探小说就是可以在现实中完美的重现它的犯案过程,而不考虑任何例外因素。

但是本片却反其道而行,在开始的半个小时之内就通过女主的回忆将犯罪的过程完美的呈现给所有观众。原本的侦探结构是:观众和侦探一起去找真相,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谁太快,谁太慢,现在好了,大家都是第一,不,甚至侦探都还没出发,观众就会知道答案,那么接下来的剧情就变成了,带读者回起点,带侦探回终点的故事,两人相向而跑,那么就不用担心剧情太快观众跟不上。于是我们后面就慢慢的根据当晚发生的事情,一步步的往前追溯,而侦探则一步步的接近我们知道的真相,同时,遗漏摆出的犯罪过程,也在这个过程慢慢的填补:消磁的磁带,被破坏的草坪,掉下来的木架,变成了一个看似无解的谜题。如果正序讲这个故事的话,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监控的磁带,还是小道的脚印,都会瞬间将罪犯找到,但是由于是倒叙,所以我们的罪犯和我们的观众就有时间一一的将这些证据摧毁,使得向终点走来的侦探陷入无穷的困境。

2,恰如其分的反转和伏笔

说完了剧情的结构,我们来说说本书的反转,反转是侦探小说的一个关键,也是体现作者功力,所以往往一些作者会喜欢反转再反转甚至再再反转将观众迷晕(比如受害者最后反转:其实它才是幕后的主谋,但是最后反转的很生硬,导致我都怀疑人生,哪里还有信任可言),提到反转,那么前面就要又伏笔:作为侦探小说,伏笔是必不可少的,他是迷惑观众让看客在最后结局大呼过瘾的关键,伏笔既要埋的深,但又不能过分,曾见过一本本格侦探小说,通过向报社投稿的方式将小说写出,以其中的某一章的撰稿人是凶手,并通过分析文章来达到伏笔的效果,不能不说这种伏笔方式超出常人思维之外。

本片的伏笔和反转可以说的上是恰如其分:美队最后的杀女主的刀是道具,这个在开头,死者说出过,管家临终遗言是“you”,变成“hui”,这个在美队不搭理警察的时候有说,本来是美队雇来查找出女主杀人的证据的侦探,最后根据这个人知道消息但是不能说出来,所以需要一个第三方的人来反推出雇他的人是真正的幕后黑手,管家提的电视剧以及他在法医工作的堂妹,最后关键的血理报告,本来是女主的定罪关键,最后却成为侦探的启发点,让他一跃超过我们,达到真正的真相,事实上,在侦探没看到这份报告之前,他是接受女主的那套说辞,不仅是他,所有人都接受。尤其是女主的bug设定。

3,看似bug的人物设定反而为我们剧情的推进

说到bug设定,我们就要说下,本剧的女主一个特殊的甚至稀有的设定:说谎就会吐。嗯,说实话,在看到这个设定之前,我是不相信的,首先,我们看侦探小说,尤其是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侦探小说,我们很难相信有人不能说谎,一说谎就会吐。所以一开始,基于我多年的判断:我估计它会在这里反转,变成女主克服了这个问题,变成了最后的幕后黑手(唐人街探案害我不浅,最后的那邪魅一笑),随着剧情的推送,我变得害怕它反转了,因为随着剧情的推进,我发现剧情一直坚持了这个设定:一开始在阳台,007问话,女主吐了,后面再另外一个地方问话,女主也吐了,那么如果不来一段剧情来解释女主如何克服这个障碍,在结尾强行“邪魅一笑”那么这部剧无疑将会是一片烂片,所以后面我一边探究着这个bug设定的破绽点,一边害怕这个破绽点出现,事实上,如果这个明显的设定,如果插入一段剧情,明显描述女主克服,那么不用说,大家都会知道女主是凶手,如果没有很明显,靠演员的一个眼神,动作,甚至一个笑,这无法说服大多数的观众。所幸,这部剧走向并没又如我们意料,它坚持了这个设定,并保留到最后,将它成为一个伏笔,将凶手最终定罪,这样既能将这个奇怪的设定圆回来(毕竟女主身上背着这么一个奇怪的设定,却没有地方用也是很奇怪的),将它完美的融入到了剧情之中。【不过硬要说的话还是又一些bug:比如:在小道,女主明明听到007喊她,但是她却回没听到,某种意义上也是说谎了,但是这点瑕疵还是能接受的】

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完整的甚至有点完美的侦探电影,尤其在这个好的原创侦探电影越来越稀有的年代,虽然犯罪过程来说,是漏洞百出,但是导演通过独特的情节设定,只困住了侦探一个,观众可是明明白白的看着,但是最后通过魔术的手法,将真正的幕后黑手抓出来:不知道你们有没注意到

美队最后被定罪的是杀了管家,而且证据是他自己亲口承认的,而观众花1个半小时看的案子是老爷子自杀,女主只是听从吩咐做的,但是由此牵出了美队的案子,所以导演其实最后拿了另外一个案子,让凶手落网,但是实际上老爷子死的那个案子,更多的是007自己的推测,并没有什么实际性证据推定是美队,最多只能说是自杀/女主杀(因为血理报告显示它死因不是吗啡注射过量,但是血理报告是复印且原件丢失,所以要再反转也不是不可能)